top of page

塔雅莉.瓊斯《婚姻生活》中消失的「美國」

撰稿:美國Brandeis University英文系博士 謝志謙

A woman doesn’t always have a choice, not in a meaningful way. Sometimes there is a debt that must be paid, a comfort that she is obliged to provide, a safe passage that must be secured. Every one of us had lain down for a reason that was not love.

女人很少能有選擇的餘地,至少不是以有意義的方式。總有必須還清的債,必須給予的慰藉,必須取得的安全通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曾出自一個並非愛的理由而躺平。

                               --Tayari Jones, An American Marriage

        美國作家塔雅莉.瓊斯(Tayari Jones)於2018年出版她的第四本小說《婚姻生活》(An American Marriage),此作品榮獲英國女性小說獎(Women’s Prize for Fiction)、美國有色人種促進協會形象獎(NAACP Image Award for Outstanding Literary Work),同時也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 for Fiction)等殊榮。當小說的中譯本於2021年在臺灣出版時,書名的中譯「婚姻生活」強調小說本身作為一個典型的愛情故事,透過描繪婚姻關係中彼此價值觀的差異、漸漸產生的隔閡、乃至無法避免的三角關係等種種難題,讓讀者得以探究婚姻的意義。然而,小說書名原文中沒有被翻譯的「美國」一詞,或許正是全書的核心關懷。

        小說圍繞在美國南方一對新婚的非裔夫婦,主角兩人幸福的新婚生活,展現美國夢的具體可能。主角Roy出身於藍領家庭,一路力爭上游取得大學學歷,取得一份較為體面的工作。出身背景較為顯赫的Celestial,則是一位以手作玩偶聞名、前途似錦的藝術家。如同任何的新婚伴侶,兩人對未來懷抱著夢想,在亞特蘭大這個大城市展開他們的生活,試圖打造未來的理想樣貌。然而,一場對於Roy的性侵誣告,徹底改變了這對新婚夫婦的未來。

        當結婚週年的兩人回鄉探望Roy的父母,在小鎮的旅館過夜時,一位與Roy短暫碰面的婦人指控Roy對她性侵。警察闖入兩人的房間,強行帶走Roy與Celestial,將他們壓制在地,倒臥的兩人「就像兩座平行的墓地」(40)。針對婦人的性侵指控,作者刻意不以第三人稱的全知觀點描述事發經過,而是將此結構性的司法不公當作前提,藉此推動小說情節發展。小說透過主角個別的回憶與第一人稱敘事,描繪出因種族所造成的司法不平等,如何改寫黑人社群中個別的生命樣貌。因此當法庭宣判Roy長達12年的刑期時,Roy與Celestial新婚的幸福表象逐漸瓦解,兩人的隔閡無可避免地在這過程之中慢慢浮現,彼此的關係也就此生變。

        《婚姻生活》所處理的主題,呼應鮑德溫(James Baldwin)出版於1974的小說《藍色比爾街的沉默》(If Beale Street Could Talk),兩部小說均描寫美國社會的司法不公,透過文學書寫挑戰白人優越主義論述中,針對非裔美國男性的種族刻板化,回應長久以來種族問題與司法誤判對非裔社群所留下的集體創傷。在1965年《莫倪漢報告》(Moynihan Report)與黑人民權運動的脈絡下,鮑德溫的小說翻轉美國白人社會對於黑人家庭結構的批評,強調黑人社群的堅忍,以及面對社會壓迫所展現的相互支持。但數十年過後,瓊斯更為關心的是,「愛情」、「婚姻」、「家庭」等看似普世性的概念,其所涵蓋的價值與意義,在當今美國社會的種族問題與抗爭歷史下,都變得更為複雜難解。

        Roy服刑期間,小說巧妙地從第一人稱敘事觀點,轉而以書信體的形式,呈現兩人分隔兩地漸行漸遠的關係。書信作為一種間接的溝通模式,建立在對話者的缺席,雖然Roy與Celestial兩人都努力維繫彼此的關係,全心全意地為彼此付出,但再多的文字也無法確切地傳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無法讓對方理解自己所陷入的泥沼。在獄中無所依靠的Roy,生活失去重心,只能完全地寄託Celestial尋求平反判決的可能,彼此的關係就此失衡;而獨自一人的Celestial,也漸漸發現Roy服刑的過程如黑洞般吞噬自己的生活,社會對罪犯及其家人的標籤化為她帶來種種枷鎖,自己也無法冀求對方理解生活頓時被掏空的心境,這樣的關係還能算是愛情嗎?

        在這段漸行漸遠的關係中,最終不難想像第三者的出現,以及這段婚姻關係的生變,但小說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作者模糊了是非對錯的界線,以角色的個別困境,突顯背後美國社會結構的種族問題。透過一個典型針對黑人男性的性侵誣告,作者瓊斯一方面深刻描繪出Roy身為冤獄犯的無辜,以及面對自己婚姻危機的無能為力,另一方面更是突顯了Celestial作為一位非裔美國女性,面對自己丈夫作為司法不公受害者的責任與義務。

        透過Celestial家族的協助,Roy成功平反判決。但Roy出獄後,Celestial對於自己蒙受不白之冤的丈夫,一個從「比他父親與他父親的父親更為古老的戰場」歸來的Odysseus,他的妻子能有除了扮演Penelope 之外的選擇嗎(246)?她對Roy的忠誠是基於仍存在於兩人之間的關係、法律上仍具效力的婚姻、還是一種基於黑人集體歷史的承諾?

        透過一段無法向任何一方咎責的三角關係,瓊斯不僅寫出非裔男性作為司法不公受害者的遭遇,更是精確點出非裔女性作為犧牲奉獻者的困境。在這一點上瓊斯承襲哈里特.雅各布斯(Harriet Jacobs)、妮拉.拉森(Nella Larsen)、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等非裔美國女性作家,透過文學為我們呈現在不同歷史社會脈絡下,黑人女性所面對的人性矛盾與倫理難題。不論是奴隸體制下毫無身體自主權的黑奴女性,對白人奴隸主性暴力的策略性抵抗,或是逃亡的黑奴試圖殺死自己的親生骨肉以避免歷史的重演,抑或是黑人社群「體面政治」(politics of respectability)下對女性的形塑與壓迫,這些作家都透過文學書寫,讓讀者重新思考黑人女性主義學者斯碧勒絲(Hortense Spillers)所謂「美國文法」下的非裔女性形象,藉此探究美國社會種族論述背後所隱含的歷史創傷,迫使讀者進一步地回應這些歷史鬼魅所提出的倫理課題。

        不可避免地,小說使我們回到非裔美國文學傳統中,關於「藝術與政治宣傳」(art vs. propaganda)這個自「新黑人運動」(New Negro Movement)或稱「哈林文藝復興」(Harlem Renaissance)以來持續爭論的問題。瓊斯談到,她寫作的出發點是「人物與人物的問題,而非問題與問題的人物」(“people and their problems, not problems and their people”)(311)。換言之,對瓊斯而言,文學書寫關懷的始終是具體社會關係下的複雜人性,而非抽象社會議題中的刻板人物。也許正是這一點讓我們再次體認到,文學如何以不同於歷史或社會科學等的方式介入社會論述,處理歷史檔案或社會資料所無法涵蓋的感性細節,並透過文學想像,讓我們看到特定社會脈絡中人性的複雜與矛盾。

參考書目:

Baldwin, James. If Beale Street Could Talk. Dial Press, 1974.

Jacobs, Harriet A. Incidents in the Life of a Slave Girl. Second edition., W.W. Norton & Company, 

        2019.

Jones, Tayari. An American Marriage. Algonquin Books, 2018.

Larsen, Nella. Quicksand; and, Passing. Rutgers UP, 1986.

Morison, Toni. Beloved. Vintage, 2004.

Spillers, Hortense J. “Mama’s Baby, Papa’s Maybe: An American Grammar Book.” Diacritics, vol.

        17, no. 2, 1987, pp. 65-81.

書    名:An America Marriage

作    者:Tayari Jones

出 版 社:Algonquin Books

出 版 年:2018

語     言:英文

頁     數:308

 

書籍照片擷取自Tayari Jones官方網站 

http://www.tayarijones.com/books/an-american-marriage/

牆上的樹影
摘要表面

關於謝志謙

筆者研究領域包括非洲離散文學、現代主義、跨國美國研究、後殖民環境人文研究。博士論文以「群島思考」作為方法,重新閱讀Eric Walrond、Claude McKay、Zora Neale Hurston、Paule Marshall等非裔作家,藉此為「非洲離散」提出新的理論論述。論文主張這些作家以「島嶼-海洋-大陸」之間的關係性作為根本,挑戰本質化的種族概念,解構「大陸例外主義」等殖民論述,並將加勒比海群島視為重新理解西方現代性的關鍵。除了即將出版於Modernism/modernity的期刊論文,目前也持續以非裔離散文學為基礎構思新的研究計畫,希望藉此介入當前環境人文學界中有關人類世與墾殖世的討論。本文的中文引言,由筆者翻譯。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