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跨界思維與在地實踐:亞美文學研究的多重視角》
Border Crossings and Local Practice: 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Asian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單德興特聘研究員

 

     本書是作者繼《越界與創新:亞美文學與文化研究》(臺北:允晨文化,2008)和《與智者為伍:亞美文學與文化名家訪談錄》(臺北:允晨文化,2009)之後的另一本亞美文學著作,繼續運用臺灣學者的利基與發言位置,力求從論述、導讀、訪談三個不同面向,呈現亞美文學研究在跨越了國家、地理、語言的界限之後,在多重視角下所展現的多元現象,希望這種多元呈現的方式能吸引更多人來關注此一領域。

     第一輯「論述亞美」收錄四篇論文,處理的主題多涉及歷史、創傷與苦難,討論了越南裔美國作家高蘭的成名作《猴橋》,華美作家湯亭亭的《第五和平書》,夏威夷華美詩人林永得的《南京大屠殺詩抄》,以及張錯有關美國華工的一書三詩。此輯所處理的主題多涉及歷史、創傷與苦難,原因可能在於年事愈長,對婆娑世界之苦感受愈深,總希望世人能透過文學來抗拒遺忘,提升覺知,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從苦難中淬煉出智慧,不要重複以往的錯誤,與歷史進行協商並和解,以期引進更和平美好的未來。此一用心與好友李有成再三強調的「文學的淑世功能」應可相通。

     第二輯「導讀亞美」收錄的是比較「接地氣」的文字,旨在引介臺灣於亞美研究領域的若干成果,讓人更留意在地的實踐與成績,除了〈文史入詩〉是為馬來西亞文學刊物《蕉風》的「林永得專輯」(2012)所撰之外,計有作者主編的《歐美研究》期刊專題「創造傳統與華裔美國文學」(2002)與論文集《他者與亞美文學》(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15),翻譯文集《全球屬性.在地聲音》上、下冊(臺北:允晨文化,2012, 2013)的序言,馮品佳所著《她的傳統:華裔美國女性文學》(臺北:書林,2013)的序言,以及陳夏民譯《老爸的笑聲》(二版)(桃園:逗點文創結社,2017)的導讀。

第三輯「訪談亞美」是吳貞儀與作者所進行的訪談,藉由問答回顧了亞美文學研究在臺灣的建制化,反思此學術現象所具有的意義,也期待能開展出具有臺灣在地特色的外國文學研究。

     總之,本書所收錄的論文、導論與訪談,為一位臺灣的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學者,處於東西交集與中英雙語的情境下,從自己的學術專長與生命關懷出發,以多元方式介入亞美文學與文化研究的部分成果,以期達到廖咸浩所提到的目標:「對生命嚴肅看待,並時時詰問現實、回顧傳統,才能在切身問題中找到對個人及社會具相干性而又能介入國際學術圈的議題。」盼望更多志同道合之士加入此一行列。

© 各篇版權屬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of each article remains with the author(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