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超編碼_.jpg

超前部屬的藝術邊界場

〈超編碼—地理圖/誌的藝術測量術〉意義闡發1

撰稿:蔡士瑋(法國里昂第三大學哲學博士、本展策展人)

 

完全別樣的是根莖,是地圖而非描圖(紙)。製作的是地圖,而不是描圖。……關於地圖和描圖之間的對立,在於地圖整個導向於真實的(réel)實驗。地圖不再製封閉自身的無意識;它建構無意識。它助長領域之間的連結,解除無器官身體內的障礙,盡最大可能在一致性/融貫性平面上打開無器官身體。它使自己成為根莖的部分。……地圖有多重入口,相反地描圖則總是回到那個「同一個」〔入口〕。地圖是展演(performance)事件,而描圖總是牽涉到「假裝的能力」(compétence prétendue)。

Gilles Deleuze et Félix Guattari, Mille Plateaux(20)

 

從當代藝術的創作視角出發討論地圖和地理誌是展覽〈超編碼—地理圖/誌的當代藝術測量術〉的首要關懷。「超編碼」(surcode 或 transcodage)除了標題意義之外,還表示了展覽的起始與結束,同時也是展覽的姿態與根本預設。

地圖與地理誌是人類技術展現的所在,而承載了人類對於這個世界的觀點之地理圖/誌是否終究擺脫不了界線/限的框架化?無疆界的地圖是否可能?或者,疆界的消除會不會只是重構了一個新的邊界而已?同時,試圖跳脫單一視角,追問從多觀點、多重標準框度量人類丈量世界的方式是否可能?界線/限基本上是一個空間可見與不可見的狀態下劃分彼此的標記,因此是根據狀況變化多端的,整理界限/線經驗與其概念就顯得重要。那麼,此展便是通過藝術對地理圖/誌的回溯性探問,也是關於地理圖/誌之邊界/境/緣及界線限的描繪或描述性探問。

「超編碼」一詞來自於德勒茲與瓜達里所著《千重台》(Mille Plateaux)的迭奏曲(ritournelle)篇章中之概念,原為詮釋生物中去界域性(déterritorialisation)的流變狀態,在此展覽則運用來討論地圖中藝術狀態及其展演,以及解符碼、後結構與離散-系統性的測量世界,並試圖以感性形式建構自身的創作形式重返、再探勘另一種新世界的嘗試。在「測量」大地之前,藝術家們從現象學所形塑的「描述」開始,即「經驗的描述」,或是對「經驗的分析及陳述」,這是「不準確的接近」與「描述」,也是理論或創作構成地圖的前身。這個前身經驗或感性內容通過當代藝術複雜的形式交疊,轉換成為此展的所有作品。本展共有15位藝術家和2個單位的作品,展覽地點則包括空總的聯合餐廳和通信分隊大樓。表現主軸為以地理圖/誌作為創作關懷與基點,重新追問藝術在當代的位置,並對日常生活工具與技術使用的反省,同時一併思索對空間、方位、場所等在地位置的概念意義。

以下分為三個區域分開討論作品及其空間布置,試圖在超編碼的意義下重探創作符碼。在以地區定位的基底下,我們試著建構意義樁腳,以對應在各區分部圖下的位置和空間性。

聯合餐廳一樓:複雜多樣、檔案交疊、遊戲性

進場第一區,展現的是充滿拼圖、線索,同時交織地圖、地理、地誌三者,顯現出場域-視域切換,展演訊息轉譯、記憶和資料檔案。試圖追問位置和運/操作、預設和慣例是否有絕對的空間關係?還有,如何閱讀移動和軌跡/痕跡,並以歷史、記憶、時間來表達並轉換日常生命經驗的可能性?這是從文明和城市、世界群體圖像到個人意識記憶認同的轉換。這個一樓進場空間一方面是好玩又精采的各種圖示/圖式的匯雜,這個匯雜和群聚是為了展現藝術地圖或以地圖為藝術表現的多重性。

Armelle Caron 的〈世界排列〉(Monde Range)和〈巴黎排列〉(Paris range)是入口的第一個作品展示,「世界」開始與排序和操作,「超編碼」已經啟動。進入之後,觀眾將被 iSynReal 宇騫數位公司的〈擴增實境互動沙盒〉的遊戲性和互動性所吸引,以及同等尺寸的、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的福衛二號和五號衛星模型、莊立豪的〈觀星〉、超限游擊的〈SPOT : I》所圍繞和觸動。在此,衛星的作用一樣重新編碼,其不再具備勘查和收集資料的作用,也不在外太空而是在展場裡。這是新的位置也是新作用的開啟。意義上,藝術除了在「傳統領域」上運用獨到視角關注地理/誌外,在新科技所觸及的新領域就如同大洋中的引航星,成為指引航向的羅盤。離開這裡之後,一樓走道及樓梯部分最後迎接觀者的是吳瑋庭的〈圈限日常的無感時差〉、〈重疊的記憶留存〉和〈在途中尋找被正名的脈動〉以及陳燕平的〈這裏.哪裏—系列之四〉,這裡一方面通向二樓,二方面通向出口,可以通向通信大樓的展場。出口處就會看到 Dorian Bauer 的行動食譜餐車,這是從味覺和文化性的開始,也是記憶和生活檔案的交織體驗,並透過交談和對話交流替換文化地圖圖式的多樣作品。

聯餐二樓:倒反、技術、邊界

觀者會在進二樓時一邊看到 Margot Guillemot 的〈途徑-桃園〉和 Leonor Scavino:(THE) ORENDA(奧倫達:泛靈論式的不可見的魔法力量),兩人都以外人的身分對外地/在地重新做梳理及重構,Margot 以身體為輔、圖像為主的方式線條表現,而Leonor則以文字作為根本回溯想像的可能,試圖去描繪想像的邊界和回應自身的圖像書寫。此展區以邊境/界/緣和描述/繪為觀念,試圖重新處理、審思、梳理各種形式的人(包含權力/利)與地理/誌的關係,藉由藝術行動與創作,重新尋找感知與具備意識性的開創新地理/誌藝術創作可能性。這同時延續並更換德勒茲與瓜達里《反伊底帕斯》(L’Anti-Oedipe)和《千重台》以來的精神分裂分析宣戰書寫與創作性學院論述,試圖擴大思想邊界,甚至思想形式與符號,建立一套思想革命宣傳手冊。

石玩玩的〈桃花樹計畫〉則體現城市與人、規劃與自然之間的邊界對應。通過將桃花樹作為主要的思考對象,倒反過來觀看城市核心與人的生活之間的關係地理學,這是在觀看技術的思考展現。

吳育霈和朱淇宏的〈土與釉系列〉和洪聖雄的〈地景接縫〉則展現出自然地理與人文精神的結合。吳育霈和朱淇宏在土與釉的邊界和主客體問題上反思陶藝、甚至逃逸出限制和建制的應用,也回應台灣位於世界的地理和經濟貿易位置,從材料出發探討台灣的自然環境和土地板塊彙集交錯的奇異地貌與複雜地緣政治關係。洪聖雄則在獨立展間中建立起自己的絕對空間和材質與雕塑之間的特殊對話,以接縫概念作為界限/線概念的新編碼。

蔡國傑的〈空組大亨〉是地界和法律與藝術的界線,融合與區分,在這之上是情感和金錢延續與承接一樓展區的多樣化與豐富性,此區較為集中展現的是技術/科技與表現/在場/展演性,通過描繪與觀看視角/視野,空間性或界域性被打開來,展現出各種特殊的接縫、連接、發生與混合性,並含藏著界線與買賣(商業、法律與交流)的邊界問題。

 

通信分隊:認同、生死、未來

通信分隊雖然也分為一和二樓,但是展出主要出發點是界限與認同問題,並追問藝術-政治化及政治-藝術化之間的特殊性關係。同時,此展區著重在生命與死亡之間的辯證追尋,藝術如何在這樣的根本問題中提出解答及其可能性。

一樓展出的是 Duncan Mountford 的〈道格蘭大使館〉(Embassy of Doggerland)。Doggerland 的大使館存在於公元前 16000 年的地球上,卻消失於冰川融化、地質變化以及低窪地的洪水。Doggerland過去被認為是英國和歐洲的橋樑,也可以是歐洲的中心。但是隨著現在日益嚴重的全球暖化,Doggerland 的意義不只是過去的存在,它還可能會成為我們的未來。因此,此作品在意義上不只是紀念與提醒某種政治實體是過往和短暫的,還是以地質學的緩慢變化對邊界的再思,也是時間與歷史的超編碼性狀況的提出。

二樓展出的是陳建泯〈家園〉和〈祖先〉以及梁廷毓的〈Pintriqan 顱落之地〉、〈眾靈之域〉、〈食人之地〉三件作品。藝術以創作形式介入地理圖/誌,其中作品包含以身體進行大地度量與踏查,建構一個以身體感作為行為模式下的地理圖再製。在此區藝術家以田野踏查做為地理圖-誌重新解構的重要步驟,深入探尋民族間生存的角力場域,碰觸原鄉「祖靈」與「祖國」的來由及國度的想望;藉由漂流在無邊的疆界,打破疆界的框架,重構地理圖/誌,並且重新探究界線/限的本質。通過界線/限和認同,討論生命政治的邊界技術。生死與自我-他人之間的界域如何界定,文化和藝術的邊界,甚至是生命理想的實踐領域該如何被理解和掌握,都是這區的主題。

代結語:策展位置的再檢視

因此,藉由反思地圖與地誌之正確性及合法性問題,我們也試圖回返其中策展的可能位置。在以地圖作為創作研究的基質的當代藝術的背景之下,透過新媒體與科技介入增添了研究的可塑性與廣域性。如今,地圖越趨進於「大眾化」,製圖政治統御核心越漸弱化,但卻未曾消失,改以異化地圖的模型和形式展現。本展試圖以「保守」的態度看待地圖所挾帶的真理性,以地圖作為錨定現實中的創作素材:通過拆解與分析地圖在現實主義中的身份認同狀態。那麼,在世界不斷變動與轉換的時刻,藝術與展覽之間的相對位置也不斷飄移,策展的位置從無到有,從絕對部屬通向超前部屬,現在或許進入一種「不部屬」,也不再談論策展的年代,藝術展覽的策展人回歸原初藝術家自身的行列,策展不再只是創作,而是跟隨和實驗,是檢視和會議的工作集成。策展一方面在展覽中被編碼,也同時試圖編碼藝術與展覽呈現,然而在整個展覽的籌畫過程中也呈現被策畫與策展之外的事務所更動和轉換,這是超編碼所帶來的積極意義。超編碼概念不只是呈現超越的絕對性,而更是現實狀態下的藝術與當代性狀代的動態結合,這是歷史性與絕對性的詞彙,也是令人激勵的展覽實驗向度發展!

[1] 〈超編碼地理圖/誌的藝術測量術〉是在空總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的聯合餐廳展演空間與通信分隊展演空間展出,展期為2021年的4月24日到6月6日。此展是由藝術家邱杰森和蔡士瑋所策劃,展出的藝術家為:Armelle Caron、Dorian Bauer、Duncan Mountford、Leonor Scavino、Margot Guillemot、莊立豪、吳瑋庭、陳燕平、超限游擊、石玩玩、蔡國傑、陳建泯、梁廷毓、洪聖雄、吳育霈、iSynReal宇騫數位科技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引用書目

Deleuze, Gille, and Felix Guattari. Mille plateaux: capitalisme et schizophrénie, 2. Minuit, 1980. 

© 各篇版權屬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of each article remains with the author(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