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

黃宗慧:「我的起心動念都是為了運動(做動保)。」
黃宗潔:「我期待的動物書寫,不用以動物當主角,
但可以讓讀者反思人與動物的關係。」
十二道在動物研究範疇或動物保護實踐場域時常被詢問/質問的難題
▲以「對寫通信」為概念/動保姊妹黃宗慧教授、黃宗潔教授首度攜手對談的二十四封信|
每一題都有發起篇與回應篇雙向對照,適合中學至大學階段,關懷動物的人、對於動物議題好奇卻常糾結在某些點上而不知如何繼續思考的人。
▲精選重點題目/與人文、生態連結,爬梳爭論不休的各種動物困局|
台灣少見的動物反思議題書,豐富題材包含可愛/厭惡動物、外來種、動物園、虛擬動物、豬的地位、動物標本、寵物咖啡廳等。
▲隨手皆可談動物/由日常生活、流行文化、新聞、人文學科為支點切入|從戲劇、廣告、人文自然科學、文學、現代藝術、電玩、地方習俗等面向,挖掘人和動物之間的關係與問題。
▲▲▲▲▲▲
無處不是動物議題或動物符碼,
再往後退一步,人即是動物,沒有什麼不同,
何以人類總是能夠高高在上?
本書由兩位在動保領域深耕多年,長年開設動保相關課程、做動物延伸研究的作者,以當代台灣動物議題為題幹,對各式動保困境,爭論不休沒有答案的難題展開深度對話。
書中分成兩大篇——愛的倫理篇與生命教育篇。探討:
▲ 韓劇《愛的迫降》中,女主角拒吃曾和她對視、「打過照面」的小豬。人類是否容易偏心,投射情感在「有臉的動物」?
▲老鼠在影視文化被萌化與擬人化的頻率之高,卻無法讓大眾接受並喜愛老鼠,現實中的老鼠仍無法從厭惡動物翻身,原因何在?
▲愛動物、在意動物福利、不忍動物受苦,但也放棄不了肉食,我們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掙扎嗎?
▲外來種確實會對原生物種造成生存壓力,但回到物種本身,牠們究竟是「入侵」?或只是盡其生物本能「適應」新的環境?
▲我們如何面對同伴動物的死亡?如何能代替牠們做出安樂死的選擇?
……
這二十四封信從人與動物,拉到環境、社會,全面尋思動保議題的最大可能性,嘗試理出一條路徑,並不是為某個議題定下絕對解答,也非希望遇到某類議題就產生預設立場,而是深切期待開啟更多對話的可能性。
書籍介紹文字與圖片版權為麥田出版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