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學術的推手,不懈的執著──憶好友邱漢平教授

劉建基

 

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現今學術界已進入跨學科、跨領域研究的年代,「文化翻譯」、「全球化」、「跨(國)文化流動」,在人文社會學科中仍是火熱的研究議題。約莫在西元2000年,當這些相關議題開始發酵,蓄勢待發時,邱漢平教授是國內少數能體察、洞悉這波學術浪潮的學者。他邀集不同領域的學者,先後向「國科會」(後更名為「科技部」)提出二個整合型計畫,名稱分別是「翻譯、文學研究,與文化翻譯」與「建構批判性的跨(國)文化流動研究」。這二個整合型計畫,對當時國內保守的翻譯研究與文學研究而言,頗富前瞻性、前衛性。受其盛情之邀。我有幸參與這二個整合型計畫,開啟了我近二十年的翻譯理論與跨文化研究。

    第一個整合型計畫結合了當時國內文學、文化、翻譯學界的多位學者,透過定期集會討論,激盪出不同的火花。邱老師在2000年的《中外文學》的〈前言:翻譯理論與文學研究〉提到他的整合型構想:翻譯研究「能夠吸取當代文學理論的精華,提升理論的層次,同時文學研究者亦可從翻譯理論及翻譯相關問題的思索,增進其文學研究的深度。」誠哉斯言!這個洞燭機先的整合型計畫,的確啟發了不少學者,讓國內的翻譯理論研究逐步跨入文學、文化理論,並涉足「文化翻譯」的耕耘,與國際學術接軌。

     第二個整合型計畫主要是因應「全球化」對學術研究的衝擊,探討新情境下的文化生產、消費及運作機制,並開拓新興學術領域的研究。這個整合型計畫對對外文學門最大的貢獻,即是將「全球化」與「跨(國)文化流動」議題納入文學研究之範疇,拓展了文學研究的多元面向,如全球化趨勢中在地化的意義、全球化與後殖民論述、全球文化流動中的倫理議題、全球化城市的空間特性等相關主題。這些議題涵蓋全球化的許多重要面向,涉及的層面大多是全球化浪潮下才開拓出來的。

    邱老師是學術的推手,學界的園丁,有他努力不懈的熱心灌溉,種子得以萌芽,四處開枝散葉。其對學術界的貢獻,功不可沒。

     我們會永遠懷念他。

bottom of page